云南红河州针对今年“入汛早、降水多、旱涝急转明显、强降雨频发、雨量多于常年15%”的实际,突出党建引领,实行战时模式,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堤坝。入汛以来,全州共出现16轮强降雨,累计下沉党员干部1.05万人次,转移受险群众5435人次,实现人员零伤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水县西庄镇防汛物资储备充足)
阵地前移,指挥体系建在一线。以党的组织优势凝聚应急动员磅礴力量,建强应急动员指挥体系。州委组织部印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确保安全度汛的通知》,加大县市、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水务、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党组织的协调配合力度,健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分级科学制定“防、抢、撤”工作预案,细化党组织、应急队伍及党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流程与责任分工,健全完善“州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和驻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到人”的五级联包责任制,由135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应急召集人,136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应急联络员,把党员干部、各族群众、政策项目、社会力量组织起来,确保预警叫应直达一线、紧急状态“一呼百应”。
(弥勒市组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对水利设施进行除险加固)
队伍顶上,先锋力量聚在一线。整合公安、消防、应急、林草、电力、通信等部门力量充实专业队伍,吸收各类专业技术党员骨干,建立由81名工程师及其以上职称专家组成的水旱灾害防御抢险救灾专家库,以及59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救灾专业队伍,成立11支180人的抗洪抢险排涝专业队,全部处于临战待命状态,为预防处置各类应急事件提供专业支持。并整合州县乡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分类组建应急支援队、抢险救援队、志愿服务队共2万余人的党员应急动员队伍,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统一指挥调度;由村(社区)党组织统筹辖区党员、驻村干部、民兵等力量,“一村一队伍”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2156支,确保应对紧急事件时及时发动。
(弥勒市竹园镇组织党员群众对灾害隐患点位进行防御处理)
(红河县洛恩乡组织干部群众疏通受阻道路)
以训促战,防汛技能强在一线。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各级党组织通过“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强化对防汛救灾知识的学习,组织专家对州、县、乡、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开展防汛减灾救灾业务知识培训,全州累计开展各类防汛减灾培训1725期20.24万人次,突出实战化防汛应急演练,督促各县市开展综合演练349次、群众转移避险演练6933次25.42万人,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公安、消防专业救援力量合力清除路障)
立体防控,党群同心干在一线。实行点对点提醒叫应、户联户群防群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薄弱环节,强化险情汛情综合研判和应对处置,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实行一天一联系,针对32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隐患点、171个山洪灾害高风险区、57个暴雨“窝子”,全面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明确178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135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监测巡查责任人,实行零报告制度,确保险情早发现、隐患全排除。入汛以来,州级开展防汛会商调度9次,州县两级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2次,发布“1262”精细化预报604期、预警提示40次,叫应、叫醒各级防汛责任人1.57万人次,排查整改隐患问题66个,形成“党政担责、逐级负责、干部尽责、全民参与”的立体防控体系。(黄华、红河州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