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关键工程,聚焦发展党员“入口关”、党员教育“思想关”、作用发挥“实践关”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党员发展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跃升”、党员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实践淬炼”、作用发挥从“零散参与”转向“体系作战”,全乡党员队伍焕发新活力。
抓实党员发展“入口关”,以“优与严”提高队伍先进度。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对培养、教育、考察等环节实施“一人一档”精细化跟踪管理,详细记录具体责任人、确定方式、备案报批程序以及公示情况,确保发展过程可追溯、责任可倒查。推行“三审三查”制度,对全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政治立场、现实表现、群众口碑进行全面审查,创新实施发展党员“红黄灯”预警处置机制,对培养过程中出现思想滑坡、作用弱化的对象亮“黄灯”及时谈话教育,对屡教不改者亮“红灯”取消资格,严把入口关确保党员队伍肌体健康。注重在种养殖大户、退役军人、优秀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中“定向育苗”,并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公司)、玫瑰花加工厂、个体经营等新兴领域设立“党员孵化站”,拓宽优秀后备力量来源。目前,已吸引9名优秀人才提交入党申请书,培育入党积极分子29名,为党组织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抓实党员教育“思想关”,以“深与实”提高党性忠诚度。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整合运用阿加邑秋收暴动革命遗址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打造集党校“主阵地”、现场教学“活阵地”、远程教育“云阵地”于一体的教育矩阵,近三年开展各类教育培训8期620余人次,实现从“抓阵地覆盖”向“强阵地功能”转变。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基础上,深挖红色基因,精心研发系列“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通过场景还原、文物故事、英烈事迹深度解读,将红色历史蕴含的精神伟力转化为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党员基本培训中,开设“作风建设进行时”等专题模块,运用正反典型案例深度剖析讲解18次,深刻揭示“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及其危害,教育引导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确保教育内容“实”、形式“活”、效果“深”。
抓实作用发挥“实践关”,以“新与效”提高服务先锋度。着力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攻坚克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乡、村两级党员骨干深入摸排辖区内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底数,精准建立需求台账,组建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健康监测、课业辅导、心理关怀等“点单式”服务,有效缓解家庭后顾之忧。优化“党员+网格”防汛预警责任体系,成立10支党员防汛抢险先锋队,汛期前排查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汛期中24小时值守待命,实行“敲门行动”,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汛期后及时抢通道路、排除内涝,以“红色堤坝”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党员调解员+网格员+法律顾问”的调解网络体系,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走访,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访”,精准排查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57件,凝聚退休老党员“银龄力量”,运用“情、理、法”相结合方式,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土地争议等尖端问题54个,化解成功率95%,在“余热”变得更“火热”的同时,成功将“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切实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金俊瑾、新华乡人民政府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